金融消費者保護無小事。近日央行起草了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(征求意見稿)》,對于新形勢下強化和統(tǒng)一銀行業(yè)保險業(yè)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監(jiān)管要求,充分落實銀行保險機構保護消費者權益的主體責任,維護居民金融財產安全,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和維護金融穩(wěn)定都具有重要意義。然而當前金融領域參與主體類型眾多、產品和服務創(chuàng)新頻出、復雜性強,而我國金融消費者尤其是小微信貸消費者整體金融知識素養(yǎng)仍有待提升、抗金融風險能力較差,金融消費者保護任重道遠。
小微信貸面臨信貸風險和經營風險的雙重風險疊加,小微信貸消費者對于自身的風險認知通常是不全面、不準確的,進而造成小微信貸消費者對于自身“是否適合獲得信貸服務?”、“是否能夠獲得信貸服務?”、“適合獲得怎樣的信貸服務?”等問題缺乏準確的認知。這些認知困難的背后,反映的正是小微信貸消費者的金融能力缺失。
傳統(tǒng)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尚停留在基礎金融知識的傳播與教育上,新時代下如何真正做好金融消費者保護,如何提升消費者的金融能力,又如何衡量消費者使用金融服務的結果,使其做到金融健康,這一系列問題被一個接一個地提出并需要付諸于實踐。
平安普惠在小微信貸實踐中發(fā)現,小微信貸消費者金融能力缺失,首先是信貸知識的缺失。小微信貸消費者獲取信貸知識的渠道和內容均長期處于不專業(yè)、不系統(tǒng)、商業(yè)化的狀態(tài),信貸知識的科學積累自然無從談起。其次,小微信貸消費者的信貸技能存在缺失。這很大程度上源于小微業(yè)主信貸經驗不足,我國小微企業(yè)的信貸覆蓋率僅30%不到,多數小微企業(yè)主從未獲得過金融機構的信貸服務,對于小微信貸的產品形態(tài)、購買流程、注意事項缺乏認知。第三,部分小微信貸消費者的信貸態(tài)度和信貸信心通常存在兩個極端,要么非理性借貸、過度負債,要么不愿借貸,或不愿找金融機構借貸。
所以,小微信貸的供需平衡問題,不僅僅是供給側改革的問題,小微信貸消費者的金融能力提升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密匙。
平安普惠認為消費者保護與商業(yè)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金融供給者必須形成包括業(yè)務模式、產品結構、客戶服務的體系的一個正向循環(huán)。
平安普惠在自身普惠信貸業(yè)務中便力求打造這種正向循環(huán)。首先,平安普惠將消費者保護及賦能融入企業(yè)經營核心準則,努力使供需雙方建立起可負擔的、適合的健康信貸關系,構建起可持續(xù)的良性商業(yè)生態(tài),供給者和需求者實現共贏。
其次,經過反復的實踐,平安普惠目前歸納出一個KY體系(KY體系是平安普惠借助精準風控,為實現“負責任的金融和負責任借貸”而歸納的服務標準),讓金融消費者在接觸金融服務過程當中,感受真正正規(guī)合適的金融服務。
第三,平安普惠借助科技賦能業(yè)務,將信貸服務過程作為金融能力建設的途徑。
第四,平安普惠積極踐行社會及行業(yè)責任,通過“維C行動”開展小微信貸消費者教育及賦能。
平安普惠正努力使維C行動給予小微企業(yè)全面的、精準的、急需的賦能,間接提升其經營能力,降低經營風險,進而可降低信貸風險,實現供給者與消費者的雙贏。
平安普惠思小微企業(yè)之所想,解小微企業(yè)之所難,值此復工復產高峰期,通過“維C行動”平臺推出小微復工指南。指南匯集31個省市自治區(qū)政府各部門的扶持政策,涵蓋六大行業(yè)小微企業(yè)復工須知,經營管理經驗分享及行業(yè)趨勢判斷,堪稱小微復工及恢復經驗的百寶箱。
為答好助力小微企業(yè)復工復產這道考題,平安普惠對小微企業(yè)主進行金融資源和經營能力“雙賦能”,交出了全面而又精準有效的普惠答卷。
截至2019年底,平安普惠累計為超過1300萬小微企業(yè)主和個體工商戶為主的普惠金融人群提供借款服務。約60%的借款人在通過平安普惠申請借款時,3年內未從銀行獲得過經營類貸款,但通過平安普惠的借款服務,兩年后45%的客戶自行獲得了銀行貸款,金融能力得到了較大提升。
免責聲明: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,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網觀點,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(fā)布,可與本網聯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